鋼結構除銹防腐刷漆施工是確保鋼結構長期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關鍵環節。本文詳細闡述施工技術規范及驗收標準,涵蓋除銹、防腐和刷漆的全過程,以指導現場施工和驗收工作。
一、施工技術規范
- 表面處理
- 除銹前需清除鋼結構表面的油污、灰塵和雜物,可采用溶劑清洗或高壓水沖洗。
- 除銹等級應達到Sa2.5級(噴砂除銹)或St3級(機械除銹),確保表面無銹蝕、氧化皮和舊漆膜殘留。
- 除銹后表面粗糙度宜控制在40-70微米,以增強涂層附著力。
- 防腐涂料選擇與涂裝
- 涂料應根據環境條件(如腐蝕性、溫度、濕度)選擇,常用類型包括環氧富鋅底漆、聚氨酯面漆等。
- 涂裝前需檢查涂料質量,確保無沉淀、分層,并按廠家說明進行調配和稀釋。
- 涂裝方法可采用刷涂、輥涂或噴涂,涂層應均勻、無漏涂、無流掛。底漆、中間漆和面漆的涂裝間隔時間需嚴格遵守產品要求。
- 涂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通常干膜總厚度不低于200微米,需使用測厚儀進行實時監控。
- 施工環境控制
- 施工環境溫度宜在5-35°C之間,相對濕度不超過85%。雨雪、大風天氣禁止戶外施工。
- 施工區域需保持通風良好,避免灰塵和污染物附著。
二、驗收標準
- 表面處理驗收
- 目視檢查:表面無可見銹蝕、油污和雜質,除銹等級符合Sa2.5或St3標準。
- 粗糙度測試:使用粗糙度儀檢測,結果在40-70微米范圍內。
- 涂層質量驗收
- 外觀檢查:涂層均勻、光滑、無色差、無氣泡、無裂紋和剝落現象。
- 厚度檢測:干膜厚度達到設計值,允許偏差為±10%。每100平方米至少檢測5個點。
- 附著力測試:采用劃格法或拉拔法,附著力不低于5MPa,無涂層脫落。
- 漏點檢測:使用電火花檢測儀對涂層進行全線檢查,確保無針孔和漏涂。
- 文檔與記錄
- 施工過程需記錄除銹方法、涂料批號、涂裝時間及環境參數。
- 驗收報告應包括檢測數據、問題處理記錄和最終結論,由施工方和監理方共同簽字確認。
三、安全與環保要求
- 施工人員需佩戴防護裝備,如口罩、護目鏡和手套,避免涂料接觸皮膚和吸入有害氣體。
- 廢棄涂料和清洗溶劑應分類收集,交由專業單位處理,防止環境污染。
通過嚴格遵守上述技術規范和驗收標準,可有效延長鋼結構使用壽命,提升工程整體質量。施工單位和監理方應加強協作,確保防腐工程達到設計和安全要求。